[日常理财] 买保险这东西 真是一分钱一分货
自住房和汽车的保险换成了Central Insurance。投资房还是留在 Safeco (由于 Central 不承保投资房)。
转了之后,claim 过两次。
第一次是汽车。当时是周六下午两点多。在事故现场打电话,接电话的竟然不是保险公司,而是第三方。估计是个兼职的大妈,根本没法查我的 policy 信息,唯一能做的,就是记下我所说的一切,然后等周一再把这些信息复述给保险公司。当时就震精了,竟然有如此山寨的公司?
第二次是房屋。被冰雹袭击后,claim 保险。自住房是 Central Insurance,投资房是Safeco。有了比较,差异就更明显了。
Central 找了 appraiser 来做评估。然后给我寄首期支票。Safeco 是寄一张支票,清晰明了。Central 寄了四封信,其中有两封是支票。一张支票是 Dwelling (房屋主体),另外一张是 Other Structure (譬如 fence 等)。另外有两封内容完全一样的Agreement,估计是 Dwelling 和 Other Structure 电脑各生成了一封。
好吧,虽然有些懵逼,但只要准确就行。但问题是不准确!
首先,信中让我签一个 Proof of Loss 表格,尽快寄回。但信中根本没有这个表格。后来写 email 给 adjuster,才用 email 给我发了个电子文档。
其次,appraiser 的评估是三万多。两张支票加起来才几千块,数字完全对不上。追问之下,adjuster 大姐才说是搞错了,又给补了一张支票。
但故事还没结束。Claim 过房屋保险的都知道,一般保险公司会扣起 depreciation 部分,等维修完毕才支付。
我用了两个 contractor,一个负责屋顶,另一个负责其他项目(如窗户、导水渠、等等)。完了以后,给 Central 发了两张 invoices。Central,竟然说维修费用少于当初他们给我的支票,因此就不欠我钱了。我当时就懵了。怎么会呢?维修的费用比当初预算的要多啊。追问之下,原来那adjuster 大姐只看了第一张 invoice,没看第二张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没呢。看了第二张之后,adjuster 大姐说要找 appraiser 来review 第二张 invoice。因为第二张 invoice 并不在原来的 estimate 上。
Excuse me? 不.在.原.来.的.estimate.上? 到了这一步,我终于明白我遇上 SB 了,遇上了传说中 1/3 + 1/3 = 2/6 的极品。从她的角度来看,一份 estimate 就只应该有一张 invoice。如果出现了第二张 invoice,就得有第二份 estimate 对应。
无论我和我的 agent如何解释,这位大姐就是要找 appraiser 来 review。这一来一回,又不知道要多久了。
反观 Safeco:我周五下午给他们发了 invoice。周六就打电话给我,说余额支票已经寄出,请注意查收。这效率也是逆天了。
所以说,“一分钱一分货”虽然不永远是对,但有一定道理。没钱,就只能降低服务质量,请一些 SB 了。
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
还没人说话啊,我想来说几句
前两年由于 Safeco 涨价,在 agent 的推荐下,就把转了之后,claim 过两次。
第一次是汽车。当时是周六下午两点多。在事故现场打电话,接电话的竟然不是保险公司,而是第三方。估计是个兼职的大妈,根本没法查我的 policy 信息,唯一能做的,就是记下我所说的一切,然后等周一再把这些信息复述给保险公司。当时就震精了,竟然有如此山寨的公司?
第二次是房屋。被冰雹袭击后,claim 保险。自住房是 Central Insurance,投资房是Safeco。有了比较,差异就更明显了。
Central 找了 appraiser 来做评估。然后给我寄首期支票。Safeco 是寄一张支票,清晰明了。Central 寄了四封信,其中有两封是支票。一张支票是 Dwelling (房屋主体),另外一张是 Other Structure (譬如 fence 等)。另外有两封内容完全一样的Agreement,估计是 Dwelling 和 Other Structure 电脑各生成了一封。
好吧,虽然有些懵逼,但只要准确就行。但问题是不准确!
首先,信中让我签一个 Proof of Loss 表格,尽快寄回。但信中根本没有这个表格。后来写 email 给 adjuster,才用 email 给我发了个电子文档。
其次,appraiser 的评估是三万多。两张支票加起来才几千块,数字完全对不上。追问之下,adjuster 大姐才说是搞错了,又给补了一张支票。
但故事还没结束。Claim 过房屋保险的都知道,一般保险公司会扣起 depreciation 部分,等维修完毕才支付。
我用了两个 contractor,一个负责屋顶,另一个负责其他项目(如窗户、导水渠、等等)。完了以后,给 Central 发了两张 invoices。Central,竟然说维修费用少于当初他们给我的支票,因此就不欠我钱了。我当时就懵了。怎么会呢?维修的费用比当初预算的要多啊。追问之下,原来那adjuster 大姐只看了第一张 invoice,没看第二张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没呢。看了第二张之后,adjuster 大姐说要找 appraiser 来review 第二张 invoice。因为第二张 invoice 并不在原来的 estimate 上。
Excuse me? 不.在.原.来.的.estimate.上? 到了这一步,我终于明白我遇上 SB 了,遇上了传说中 1/3 + 1/3 = 2/6 的极品。从她的角度来看,一份 estimate 就只应该有一张 invoice。如果出现了第二张 invoice,就得有第二份 estimate 对应。
无论我和我的 agent如何解释,这位大姐就是要找 appraiser 来 review。这一来一回,又不知道要多久了。
反观 Safeco:我周五下午给他们发了 invoice。周六就打电话给我,说余额支票已经寄出,请注意查收。这效率也是逆天了。
所以说,“一分钱一分货”虽然不永远是对,但有一定道理。没钱,就只能降低服务质量,请一些 SB 了。


分享: |
Note: |